網頁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教導兒女性別教育 晏涵文:家長及教會不該避談性

論壇報20151112
原始網址:https://www.ct.org.tw/1268435
晏涵文教授(圖/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新竹報導】2015-11-12

「高呼性自由、性解放的現代人,只停留在最膚淺的性行為動作的表面,卻失去了性的意義和真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晏涵文,十一月5日應新竹靈糧堂之邀以「如何教導兒女性別教育」為題表示,生命的開始是因為「性」;但「性」不是狹義的「性慾」,而是涵蓋身體與心理的可長可久的健康關係。家長及教會不該避談「性」,將「性價值觀」交給世界及偏差媒體來詮釋。
性涵蓋婚姻家庭 非單指性慾
「性教育其實涵蓋了所有的生活、家庭及婚姻教育,而非只是性慾的展現!」晏教授表示,「性」扮演著影響健康人生的重要角色,兩性關係更是人際關係中極重要的一環。長期以來,華人社會普遍認為性是不道德和羞恥的,只可以偷偷地做,不可以公開地說。華人父母在家中很少開誠佈公的和子女彼此敞開來談「性」,學校也長期忽視性教育的重要,造成孩子的「性知識」來自於道聽塗說、以訛傳訛。
也由於對於性的無知和誤解,導致很多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把「性」當成是驗證「愛」的表現,導致台灣現在婚前性行為的比例逐年升高,所衍生的「未婚懷孕」、「墮胎」、「不愉快婚姻導致高離婚率」,都形成現在的社會問題。
如何教導兒女性別教育?晏教授表示,子女是夫妻一男一女結合下「愛的結晶」,孩子對於性、愛及婚姻的價值觀主要來自父母,特別是現今的台灣社會,對於「試婚」、「同居」、「交易性行為」(援交)、「一夜性」(one night stand)以及「婚前性行為」,已經形成「大家都這樣(行)」及「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氛圍時,特別是「多元成家」,對於思想未臻成熟的孩子而言,更是嚴重衝擊他們的婚姻及家庭觀。為人父母者,更必須教導孩子如何做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尊重同性戀者不另眼相待
晏教授說,做父母的,要告訴自己的孩子,社會上的確有3%-5%的人是同性戀者,他們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及校園中;也有性別特質不同及跨性別的人,他們同樣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而非另眼相待。
由於多元成家的修法推動者,已經廣泛進入校園來宣傳他們的理念,許多涉世未深的孩子,未必對他們所分享的內容有思辨的能力,甚至將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同性密友期」,誤認為是同性戀的傾向。
晏教授建議父母,要主動找機會和孩子談「同性婚姻對家庭制度的影響」,不是站在權柄的角度去「指導」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是和孩子分享,家庭制度的重心,不只是保障兩個婚姻的個體(夫妻),也設計好保護下一代(孩子)以及上一代(長輩)。因為血緣是一輩子改變不了的承諾和責任,所以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延續。
晏教授說,在聖經創世記一章27節中有提到「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人類的性別就是「男性」和「女性」,而非「多元性別」。當多元成家的立法推動者要將「同性婚姻法」包裝成看似追求公平、人權及民主的面貌時,若我們因為同情心或是漠不關心,下一代及往後的世世代代就要去承受後果。
男女都可剛柔並濟
「性別教育很重要的,就是要破除舊有的(男女)刻板印象。」晏教授說,過去華人社會長期存在「男主外、女主內」以及「男生就要陽剛,女生就該陰柔」的認知,所以我們看到一位男生有女性化的表現,或是女性以很Man的姿態出現時,就覺得「那人怪怪的」,甚至用言語和行動去霸凌對方。其實,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現在雙薪家庭的比例已經今非昔比,男生或女生都會表現出「剛柔並濟」的一面,大家在社會上也彼此分工合作。
晏教授表示,無論是「性教育」還是「性別教育」,最核心的重要理念都是「尊重生命,享受人生」、「尊重隱私,彼此互屬」及「尊重差異,看見需要」,為的是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擺脫對性的負向觀點,改採正向的觀點。家長要先敞開跟子女談「性」,和他們分享尊重「異性」及不同性向的同性同儕的重要性,以及在別人想要逾越兩性交往的「身體界線」時,能夠理性地和對方對話,並且勇敢向對方「SAY NO」!
人的安全感來自美滿的家
晏教授強調,人生最大的快樂,最深的滿足、最強烈的進取心,以及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安全感都來自於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人是感情的動物,生活在感情的世界中,害怕孤單、寂寞,渴望被愛,也希望有能力去愛人。家長和孩子談「性」,是要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途中,學會接納、疼愛自己,也懂得尊重別人,在兩性的關係上互信互諒,使人際關係及進到親密的婚姻關係後,能更和諧。
現場有參與者問晏教授:「子女遇到同性的同儕『表明愛意』,該如何處理?」以及「子女在學校和心儀的異性交往中,遇到對方想要逾越身體親密界線時,該如何回應?」晏教授說,孩子對於同性同儕「告白」,可以用正面的態度向對方說:「謝謝你(妳)告訴我這件事(指有好感),但我喜歡異性,你(妳)若喜歡我,就請你(妳)尊重我!」
青少年有同性密友期
晏教授表示,若家長發現孩子有喜歡同性或被同性的人喜歡的情形時,要協助他們分辨那是「同性密友期」的過渡時期。他說,像他就接觸過兩個學生時代像情侶一樣親密相處的女孩子,後來各自嫁娶,現在都生兒育女。
而對於已經交往的異性,提出想要逾越身體親密界線的行動時,晏教授說,1979年時20歲的大專生,男生有20.7%,女生有3.9%已經有性經驗;但到了2014年,男生有性經驗的比例攀升到43.5%,女性更是大幅攀升至27.9%。
晏教授表示,對於交往中的對象踰越尺度的「親密行為」,可以教導孩子對對方表達:「我也很喜歡你(妳);但我們現在不該用這種方式來證明彼此的愛。」晏教授說,性永遠無法驗證愛,心理的親密需費心經營,生理的激情常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家長可以跟孩子溝通,一個真正愛你(妳)的異性,絕對會尊重你(妳)的意願,並且願意等待。
3753_教導兒女性別教育_-晏涵文:家長及教會不該避談性2
黃贊彥牧師。
黃贊彥:主動與孩子談心和性
新竹靈糧堂主任牧師黃贊彥受訪表示,這些日子,因為「多元成家」及「性別平等」等議題進入校園,教會及社區中的家長都想要知道如何跟孩子「談性說愛」。晏涵文教授是這領域的專家,以前兩人在台北靈糧堂也是同一個團契,因此邀請他來新竹分享。
黃牧師也以瑪拉基書四章6節為家長們禱告,盼望他們在社會上對於性別充滿錯誤教導的彎曲悖謬的年代,能夠主動與孩子談「性」與「心」,帶領他們認識上帝,明白上帝「造男造女」獨特的心意及對婚姻與家庭的祝福。
多年前,因著時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神助牧師的一句話:「基督徒不把聖經的性價值觀教導社會大眾,難道要讓外邦人來教嗎?」晏涵文教授就在校園、社會及教會積極推動「性教育」,他也獲聘擔任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兼課程教學組召集人。晏教授說,性教育必須由社會、學校及家庭共同負起責任,聖經是最好的性教育課本。
教會不應該對「性」避而不談,而應該將「性」重新歸於神,幫助弟兄姊妹了解「合神心意的性」,是建立在健康、長久及穩定的關係之上,而非僅是生理層面的「(肉體)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