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亂倫稱「文明」?美61歲母替同志兒代孕 「生」女

吳雯淇  2019-04-05

風向新聞:https://kairos.news/129788?fbclid=IwAR0NjexSI2OigsrBs2L79HPIQRA_AtFKpuO2nSUvJWcDIEsS1XdK_FGmwSQ




男友妹妹捐贈卵子,媽媽幫你生小孩,看似不可思議,卻在同志家庭上演。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名61歲的母親為她的同性戀兒子擔任代理孕母,上月25日生下一名女嬰。
根據《LifeSiteNews》報導,這名母親名為西斯莉‧埃利奇(Cecile Eledge),是她的同性戀兒子和精子捐贈者馬修.埃利奇(Matthew Eledge)的代理孕母,馬修的同性伴侶艾利特(Elliot Dougherty)其已婚的妹妹莉亞(Lea Yribe)則是卵子捐贈者。
文章指, 32歲的馬修擔任教師工作,而29歲的伴侶艾利特則為美髮師,兩人薪水付不起代理孕母的錢,因此尋求家人幫忙。當時埃利奇已經60歲、並且已經更年期。醫師使用馬修的精子與艾利特妹妹的卵子受精後、植入胚胎進入埃利奇子宮內。上月25日,埃利奇生下重達5磅13盎司的女嬰烏瑪(Uma)。
對此,保守派評論員羅德·德雷爾(Rod Dreher)於美國保守黨專欄中,強烈批評了整個事件,點出了其令人不安的地方。德雷爾表示,烏瑪的誕生涉及多種形式的亂倫。他認為,打破亂倫禁忌,以及清除“母親”“父親”和“家庭”等基本文明概念中的意義,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痛苦。他強調 ,「我們正在製造混亂,並將這種混亂稱之為文明」。
撰寫了大量關於試管嬰兒產業對婦女健康造成傷害文章的作者,菲奧雷拉·納什(Fiorella Nash)表示,孩子不是聖誕禮物,母親有許多方法可以表達對兒子的愛,但不是用傷害身體的方式。(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美調查:男同志、雙性戀男在性行為前使用毒品,比例高於異性戀男1.6倍

艾以琳  2019-04-15


美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4月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結果指出歐美西方多個國裡,英國人最普篇在性行為中使用酒精及娛樂性毒品。而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在性行為時使用毒品,比例高於異性戀男子的1.6倍。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倫敦大學學院1日發表全球毒品調查(the Global Drug Survey)數據。參與調查的2.2萬人結果指出,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多個西方國家,英國人最易在性愛前濫用酒精和藥物,有64%(4,719人)會在喝酒後做愛、其次是美國人55%(2,064人)。
然而在性愛前會喝酒兼嗑藥「助性」的比例也是英國最高,佔13%(936人),其中最常見的娛樂毒品「搖頭丸」是多數人的選擇,其次是大麻及可待因。會使用搖頭丸的英國人就佔20%,美國人則是15%。以族群來細分的話,英國年輕人及高收入者更傾向用毒品來助性。
調查也指出,相較異性戀者,有60%的男同志使用藥物增加性能力。而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是最普遍在性行為使用毒品的一群。比例高於異性戀男子的1.6倍。
專家則呼籲,應該敦促在性行為使用毒品的人士進行經常性檢查,因為使用毒品會導致人們做出大膽的行為,也可能間接增加感染性病及愛滋病毒的風險。

美俄亥俄州推“Zie”中性代名詞 專家批:強行灌輸LGBT價值觀

吳雯淇  2019-04-24


風向新聞:https://kairos.news/130268?fbclid=IwAR2V2nSWzNH-bLi03h59LoEmRWfH_4nP9niKb1dF5sp2rtbzD7uwjkcOlE0





基督教非營利組織自由法律顧問組織(Liberty Counsel)指責俄亥俄州立大學推廣部負責該州的4-H教育課程正在悄悄地宣傳LGBT意識形態。
4H教育是一種強調「手、腦、身、心」的教育方式,「4H」代表的4個單詞,「Hand、Head、Health、Heart」教導孩子們從做中學習,於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獲取知識、發展自身的潛能,用以增強青少年面對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的自信心和綜合素質,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課外教育項目。
根據《Christian Headlines》報導,自由法律顧問組織的創辦人史塔佛(Mat Staver)表示,俄亥俄州立大學應該對剝奪父母權利,灌輸LGBT價值觀於4-H教育負責。史塔佛表示,俄亥俄州立大學不能要求父母、子女、員工或志工放棄個人隱私和第一修正案的權利,作為參與州計劃的條件。
自由法律顧問組織表示,俄亥俄州立大學要求所有參加4-H訓練營,和其他活動的兒童都要接受LGBT意識形態,包括學生可以按照自己認定的性別使用淋浴和睡眠設施。
自由法律顧問組織指出,俄亥俄州立大學正在利用4-H教育作為執行激進的LGBT意識形態和術語的工具,包括教導學生代詞是主觀的,並且不符合男性或女性的客觀生物學的觀點。俄亥俄州立大學正在推動強制使用與生物性別不一致的其他假性別代名詞,包括“Zie”,“Zir”和“Zirs”。
文章指,這並非第一個因推廣LGBT價值而受到批評的4-H教育項目。 2018年,愛荷華州的4-H教育的項目主任被解僱,因為他計劃實施跨性別浴室,並要求使用客觀代詞取代男生及女生之稱呼。(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荷蘭男找捐精者手足竟高達1000人 心儀女子竟是親妹

艾以琳  2019-04-27

風向新聞:https://kairos.news/130983?fbclid=IwAR0gH2FDvKEAZ5aTonFk1NhNCgtAb82XuFr_9YSXuZLZOqfrGQMyNDkXoQQ




有兄弟姐妹不稀奇,發現自己有1000個手足遍布在各地,才真的很可怕。一名荷蘭男子從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透過捐精者生出的孩子,雖然乍聽下很震驚,但他擋不住好奇心,想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經調查後發現自己擁有高達1,000名的弟兄姐妹,當中還有自己心儀的女子,險些發展成情侶,差點就要上演亂倫慘劇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名35歲的荷蘭男子雲哈倫(Ivo van Halen)從小在鹿特丹長大,一直以來只有一個弟弟。不過6年前他從父母口中得知生父是捐精者,於是透過DNA基因公司「家族樹基因(Family Tree DNA)」幫忙尋找生父,未料竟意外得知有1,000名的手足遍布在各地。他希望能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找齊,好讓大家來個「相認大會」。
雲哈倫表示,目前已和其中幾個手足相認。他發現有些人和他有共同興趣,例如喜歡拼圖、愛玩文字猜謎等;而有些更是生活在身邊,早就已經認識。他驚訝地說,在知道雙方有血緣關係之前,幾乎都快成了情侶。
雲哈倫原先估計,應該會有200位手足在各國,至少有60名在荷蘭。不過一個專門統計捐精者的政府單位卻表示「可能更多」。由於雲哈倫在過去20年中,定期會在3家醫院捐贈精子,而這些診所還會將精子「供應」給一家倫敦的受孕中心,這間中心的客戶幾乎偏佈全歐洲。因此,政府單位估計,雲哈倫的兄弟姐妹應該有近1,000名。
根據荷蘭法律規定,捐精者一生最多只能有25個小孩,以免不知情的兒女發生「亂倫悲劇」。不過隨著精子巿場需求龐大,這樣重要的條件常被忽略。(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因性別認知障礙,女孩變性又後悔,現重新當女孩

2017-05-01
 由 視呈 發表于資訊

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news/lzbqqzb.html?fbclid=IwAR2DNwmj5Rr1SD1CJTcbqPZDXm_VeYRnmP8jyCTEcDVQYscx_LZf-xOq6Eg



紐西蘭女孩Zahra Cooper患有性別焦慮症,常常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她是一個女同性戀者。三年前她決定變性,並以男性的身份生活了三年,然而,現在她後悔了,她希望再恢復到女孩的身份和樣子,讓生活變得舒服一點。




2015年,在Zahra18歲的時候,她決定要變成一個男人。於是就開始服用睪酮藥片,並注射藥物,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Zane。這是Zahra Cooper和她的男友Tyson,男友也是一個女性的變性人。





因為藥物的作用,她的聲音開始變得低啞,臉上也長出了鬍子,然而這些變化卻並沒有讓她感到快樂,她甚至覺得自己有些不能接受。




這些身體上的變化,讓她感覺十分迷茫,她有點不明白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了,為此她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因為服用過多的藥物而昏迷不醒,幸好爺爺發現才救了她一命。

...
現在,她決定停止服用藥物,想恢復以前女孩子的樣子,並且開始買很多化妝品,也解開了捆綁胸部的帶子。她現在認為女性的身份可以讓她活得更加自在和快樂。

追隨五角大廈 美海軍學院也宣布2020「不招收跨性別學生」

艾以琳  2019-05-01

風向新聞:https://kairos.news/131213?fbclid=IwAR3sjQIQiHWOWJEuKju9DQJCA-BxPPDLjJxcNh5UZ2mSSJwqfy8YhF_I6dE




今年4月12日開始,美國五角大廈執行美國總統川普的禁令,不再接受跨性別者入伍。近日美國海軍學院(Naval Academy)發出聲明表示,2020學年度開始,也將不招收跨性別學生。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美國國防部於4月15日的《首都公報》(he Capital Gazette newspaper)公佈這項消息,但對於已在校學生將不溯及過往,學生仍可完成學畢並拿到證書。而美國海軍學院發言人崔西·文子(Tracy Bunko)中校隨後也證實,校方是依照川普禁令所做的調整,新政策將在康乃狄克州新倫敦郡的校區首先實施。
報導稱,曾接受過變性激素的治療或是變性手術的人,也都被列入禁止申請的條件。簡單來說,未來美國海軍學院只接受「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申請者。不過國防部聲稱,跨性別(或被診斷患有性別不安)者,可以加入海岸巡警隊。不過有個條件,必須有維持3年的生理性別穩定性的醫生證明,才可以申請。
至於其他軍官學院,如美國空軍學院(U.S. Air Force Academy)、美國西點軍校(U.S. Military Academy )及美國商船學院(U.S. Merchant Marine Academy)目前尚未宣布與禁令相關的措施。



美男利用跨性廁所政策亂入女廁 女學生反擊遭退學

吳雯淇  2019-05-08

風向新聞:https://kairos.news/130815?fbclid=IwAR0DARYC_kkcmzFNfKz7DioL3AkIUm8Z-_QBKyH0cLaPLHJq2kWSqOjqQRk


美國阿拉斯加北極高中(North Pole High School),因學校政策允許跨性別學生,使用他們心中認定性別的洗手間,讓男生們可大方地進入女廁,但也因此產生事端。有7名男同學約好跑到女廁惡作劇,一名剛如廁完的女學生見狀感覺隱私被侵犯,便踢了其中一名男同學一腳,因而被退學。
根據《Christian Headlines》報導,上個月,一名在生物學上是女性,但認定其為男性的跨性別學生,在男廁拍了一張Snapchat自拍圖。根據學區的一份聲明,這張照片讓幾名男孩感到不安及不滿,他們決定在女廁所裡拍自己的Snapchat照片以示反擊。
隔沒多久,七名男孩開始他們的惡作劇,其中一名男孩並嘗試進去廁所,一名剛如廁完的女學生看到此情況,直覺的踢了男學生一腳,男學生便離開洗手間。 根據學區報告,這名女孩和七個男孩受到紀律處分。但女孩的家人告訴當地媒體,女學生被學校開除了。
報告指出,該學區不鼓勵學生或員工對學生,教職員或訪客及學校設施使用暴力。另外,學生與學校工作人員,若有面臨讓他們感到不安全的任何情況,應以口頭報告。 報告強調,跨性別廁所政策是必須的,稱學生可以使用任何讓他們感覺最舒適的洗手間。
對此,共和黨眾議員威爾森(Tammie Wilson)表示,這名女孩不應該受到懲罰。他強調,如果你感到人身受到威脅,你應該有保衛自己的權利。
家庭研究委員會的柏金斯(Tony Perkins )同意威爾森的說法,他表示,沒有人鼓勵暴力,但學校將女學生置於弱勢的地位,就不難想像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一名男孩利用跨性別廁所政策來佔女學生便宜,那她該如何反應?如果學校不打算為學生的隱私做些事,那必須有人站出來做。

帕金斯表示,跨性別廁所政策除了使用爭議,也讓學生們感到挫敗。他表示,為了包容部分對己身性別感到迷惘的孩子,便奪走所有人的隱私,這樣的政策很有問題。(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7
取自
https://reurl.cc/pWqj8


連結網址

衛生福利部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矯正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

衛生福利部(2018

  • 資料來源:醫事司
  • 建檔日期:107-11-02
  • 更新時間:107-11-02

附件下載

詞條名稱: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教育百科。

教育部教育wiki(無日期)
取自https://goo.gl/ZzR3za


性別包括兩個層次的意涵:(1)生理性別;(2)社會性別

(1)生理性別(sex)

生理性別即所謂的生物性別,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區分兩性間先天的生理差異,來自於遺傳和生物的結果,大致上,人類在出生時,生理結構上即有明顯的差異,屬於一生物事實。註1
例如:性染色體、外部的性器官及內部的生殖器官等,所為的性別判斷,就稱為生理性別。女性的細胞有兩個X染色體、分泌較多的黃體素與雌激素,擁有陰道、子宮、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而男性的細胞則有一個X染色體及一個Y染色體,分泌較多的睪丸素酮,男性生殖器官包括陰莖、睪丸與輸精管等。而透過這類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

(2)社會性別

在不同的社會中,對應個別所處的環境對於性別(生理上的)的期待,自然會有其不同的文化型態,因而具有不同的性別期望、角色與互動的存在,因此可以說社會性別是源自於社會化,是社會給予給男性和女性自社會所建構的非生物特質。註2
例如:男性要堅強、勇敢,而女性則應該溫柔、文靜。這種從心理學或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由後天的教養學習所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與面貌,此即所謂的「社會性別」,又稱「性別氣質」,代表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具有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特質的一種主觀感受,也說明社會對男性或女性行為舉止上的「期待」與「評價」。例如:男性可能被教育成應具備陽剛氣質,而社會中的人亦用如此的標準來審視男性,認為男性則須具備陽剛氣質,若無,則期望其修改。

參考書目

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