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同運霸權已入侵高中公民課本!

2015-05-18台灣守護家庭原始網址:https://taiwanfamily.com/97392

高一公民課本 充滿同性戀文化 家長憤怒!!






自97課綱之後,一股性別解放勢力不斷滲透國民中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中,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高一「公民與社會1」課本為例,不但使用引發對立與仇恨的字眼:「異性戀霸權」、「恐同症」,還有激進的性別觀念,例如,「同性婚姻應合法化」、以及具爭議的「金賽性別光譜」「教導學生情慾對象不一定和生理性別有對應關係,甚至直接告訴孩子「性傾向是游移的」、「男生不一定愛女生」、「女生不一定愛男生」,許多家長都憤怒表示「已忍無可忍!」


三民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直指社會大眾有「異性戀霸權」、「恐同症」,誤導學生,但其實台灣社會多數是友善同志的。



一名家長受訪時生氣地表示,他所期待的「正常的」性別平等教育應該是教導孩子「尊重差異」、建立友善的性別環境,但教科書卻試圖引導孩子思想「你不一定是男的或女的」、「你的性別是會變來變去的」、「你的情慾對象可能男也可能女」這種歪理。另一位家長也失望地表示,「想要在家教育!」


三民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用詞強烈地質疑為何性別欄只能寫男女,並以圖片企圖引導未成年孩子探索自己是多元性別的可能。


三民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用詞強烈地質疑為何性別欄只能寫男女,並以圖片引導未成年孩子接受多元的性別關係。


目前高中「公民與社會1」的出版社有,三民、南一、龍騰、全華、康熹、翰林6種版本,全部都出現:「異性戀霸權」、「恐同症」用語,指控社會大眾對同志族群有歧視與迫害(例如三民版),但台灣社會對同志族群友善是世界知名,為何教科書要刻意塑造同志是受害者?受訪的幾位家長都表示,用語非常負面,不是好的示範,對建立友善的性別社會「一點幫助也沒有。」


面對這些教科書亂象,我們不禁要質疑,受教育的對象都是所謂「男女兩性觀的異性戀」生下的孩子,但為何內容卻都是從「LGBT性別解放的非異性戀」觀點的偏激言論?為何我們多數人要接受少數人的「觀念霸凌」與「不當指控」?


龍騰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使用會引發社會對立的字眼:「異性戀霸權」、「恐同症」,且文字間已灌輸未成年孩子「性傾向(情慾對象性別)是游移的」的觀念。


各教科書版本有問題的內容:


三民版著重瓦解兩性觀

使用爭議性人物金賽(Alfred Charles Kinsey)的研究,這些內容未被世界上多數人認同,教導學生「男生未必愛女生」、「女生未必愛男生」,更圖解說明根據「情慾對象」,可將人分成7種。用字遣詞都在瓦解社會多數認定的兩性觀念,三民版更用詞強烈地質疑為何性別欄只能寫男女,並直指「性別二分法」是狹隘的觀念。



三民版,爭議金賽性別光譜教導情慾對象是多元的。



南一版引導學生探索多元情慾

性別氣質確實每個人不同,要尊重差異,而未成年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性傾向也還在塑造階段,要謹慎教導正確觀念,但南一版最誇張的地方是,竟然用光譜說明性傾向可以在「同性」與「異性」之間游走,「情慾對象」是多元的。




南一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企圖引導未成年孩子思想自己有多元的情慾對象的可能。



全華版支持同婚立場太超過

有問題的地方是在「人與人權」這一課,將同性婚姻列入人權議題裡,這是偏頗的作法,因為同性婚姻是否為人權,世界各國結論未定,而歐洲人權法院更判決認定同性婚姻不是人權(歐洲人權法院:同性婚姻不是人權)。「社會尚未有結論」的不確定內容根本不應出現在教科書中。此外,全華版過度宣傳「同志大遊行」(請參閱影片→同志大遊行 ),但此活動內容一年比一年充滿色情或猥褻的內容,而且許多標語充滿仇恨,根本是「18禁」,但教科書中卻隻字未提。




歐洲人權法院判決認定同性婚姻不是人權,但全華版高一公民與社會課本卻把同性婚姻列入人權議題。





康熹版「為巴比祈禱」電影引發社會對立




康熹版課後活動鼓勵學生欣賞「為巴比祈禱」電影,但該電影中描寫的受傷同志家庭僅為國外個案,而我國社會大眾多數人都是對同志友善的,隨處看見同志情侶在街上牽手擁抱,但卻鮮少看過有人在路上攻擊同志!此教材過度把同志族群塑造成「受害者形象」,對台灣多數的友善社會大眾並不公平!


有家長表示,此電影不是好的正面教材,會造成社會對立。心智尚未成熟的高中生看完電影,可能會變得偏激,更加重社會對立仇恨氣氛。


康熹版,課後活動鼓勵學生欣賞「為巴比祈禱」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