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了解「包容」與「多元」的真義

了解「包容」與「多元」的真義 

作者:湯瑪士.李寇納 (Thomas Lickona)
摘要
        當包容力作為道德性美德的時候,它並不要求我們接納別人的信念或行為,而是要求我們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尊嚴和基本人權,這其中也包含了良知自由。
        良知自由,當然不是絕對的。良知自由是在不妨礙他人權利的前提之下,每個人可以自己竟行道德判斷與選擇的自由。有句古老的諺語這麼說: 「你揮動拳頭的自由,止於我的臉頰」。我們所擁有的良知自由,可能會導致我們反對一些他人的道德判斷,我們甚至會試圖說服他們這樣的信念或行為是錯的。儘管如此,包容的美德使我們不以強迫性、不正當的方式干涉他人為自己生活做決定的權利。

包容與多樣
        有些學校將「包容」替換為看起來較正向的「欣賞多元」(appreciation of diver-sity)。然而,將「欣賞多元」當作一種道德項目來看待的問題就是,它普遍性地包含了所有的差異。在這樣的脈絡之下,包含炸彈客、三K黨、仇恨網站,還有壓迫婦女的文化,都包含在多樣性當中。有些人贊同某些形式的性行為,但另一些人可能反對。因此,我們逤教育學生要「欣賞多樣性」,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談論的多樣性是什麼?
        本著良知思考,讓我們認知到至少有三種多樣性:
(1) 正向的多元:例如構成我們班級和社區的不同種族、族群、文化等。
(2) 負向的多元:在道德上不被接受的多樣性,像是認可仇恨的信仰系統或剝削人權的行為。
(3) 爭議的多元:涉及人們往往意見分歧的議題,向是墮胎、可以進行親密行為的恰當關係等等。
        如此一來,「欣賞多樣性」為有針對第一種多樣性,才構成合宜的教育目標。這種正向多樣性,是大家普遍認同是正面的,或至少是道德中立的。顯然地,我們並不會要求人們去欣賞會為備自身良知的信念或行為。
        簡而言之,「欣賞多元」應該與「包容」相輔相成,而不能完全取代後者,成為一種品格教育的美德。因為有一些多樣性,在道德上是有所爭議。我們需要包容力才能夠誠實地、文明地面對那些將我們劃分而開的差異。
 全文下載(英文)(中文)

線上閱讀全文(英文)



線上閱讀全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