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吳英俊 台灣後同性戀 (已離開同運圈子)
回應敬愛的愛倫‧賈伯斯
愛倫‧賈伯斯為例
愛倫‧賈伯斯(Alan Chambers)在六月十九日宣布關閉北美區的「國際走出埃及」( Exodus International, EI),6月20日「走出埃及全球聯盟」( Exodus Global Alliance, EGA)在網站上提出聲明,正式宣布與北美「國際走出埃及」脫離聯盟關係,並給予祝福。整件事情,可說是神學上的爭議路線-──恩典VS恩典與真理。愛倫‧賈伯斯認為他的性傾向從來沒有改變,而對異性婚姻也不遺憾的選擇,可以說「性傾向」不必然會造成「傳統婚姻」的障礙。但,這也是同性戀社群質疑同性性傾向與異性婚姻的重大原因──有同性性傾向,為何選擇傳統婚姻?愛倫‧賈伯斯與太太的選擇,同運尊重了,卻不尊重其他自稱改變走入異性性婚姻的後同性戀。
在宣示的文告中,愛倫提到的性傾向沒有改變過,但也並沒有否定性傾向不會改變;華文報社卻一致只報導性傾向不會改變,這是媒體斷章取義,刻意抹黑後同性戀群體的見證。我雖尊重愛倫的決定與感受,但對他使用高度政治運作媒體的方式,我是有意見的。因為他無法替我們(已經作為後同性戀的我們)說話。
部分同意他的論點與感受
在聲明中,愛倫向同性戀社群至歉,也向這30年來尋求改變的同性戀者與家長道歉,尋求與同性戀社群共融。他的聲明有兩點我會部分同意:1.同性性傾向不是所有人會改變。2.接受輔導後軟弱跌倒的,無須責怪與感覺罪咎。改變性傾向,好像不是用輔導或是治療就可以改變的,以基督教來說,讀經禱告無法取代改變,這是我以前就知道的事實,也無法去代替與上帝間的親密關係;只有上帝恩典的介入,才有改變的可能性。此外,我與愛倫都是一致的不同意將同性性傾向視為罪。性傾向作為動力,引起思想意念與行為,是否符合神的標準這才是重點。而後同性戀專注的是這點(新約耶穌對道德要求更高:人看了婦女起淫念的,就等於與她同行,形同犯罪),而不是性傾向的本身。但性傾向會因為很多因素而削弱,這一點應該不是太新鮮的事情。
性傾向不是改變的唯一目的
很多想要改變的同性戀者當中,性傾向改變從來不是改變的唯一目的。最終改變目的是整個行為及思想模式的變化,在聖經中提到的是心意更新而變化,也就是身、心、靈的整合。以情慾作為生命主導的生命狀態,並不能滿足一些同性戀者內在需求;開放關係也無法滿足對於於單一委身的嚮往。這些實現,無法讓一些同性戀者在同性戀文化生活中,得到答案與滿足。何況台灣一位教授說性是無限制的論述,那與動物沒有兩樣,不值得學習與推崇。因為兩個不同領域的世界觀;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超自然論(有神論),一個是唯物論。
舉例
看看,那位香港走國際轟趴(international sex party)的Alan,厭倦了性愛為中心的肉體感官關係後,最終回歸尋求心理醫生及信仰的協助,漸漸離這些行為與生活模式,現在處於單身無欲的生活;看看被性傾向困擾,卻願意調整後與異性戀結婚生了兩位孩子的父親。試問,他們的這些變化,難道都是虛偽無實,還是自我實踐?袁佑軒說:我曾是同性戀者,同性戀的反面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生活的基督信仰準則。他說他的生活模式改變了,不再吸毒,過獨身生活(他以前可是縱慾份子),這些改變,不是改變是什麼? 過度縱慾,但節慾,也不是一種型態的改變嗎?人類有追求完整生命價值的權利,無論最後的選擇如何,這是人類的共識!!
反對同運說 後同自我欺騙及性壓抑
愛倫‧賈伯斯為例
愛倫‧賈伯斯(Alan Chambers)在六月十九日宣布關閉北美區的「國際走出埃及」( Exodus International, EI),6月20日「走出埃及全球聯盟」( Exodus Global Alliance, EGA)在網站上提出聲明,正式宣布與北美「國際走出埃及」脫離聯盟關係,並給予祝福。整件事情,可說是神學上的爭議路線-──恩典VS恩典與真理。愛倫‧賈伯斯認為他的性傾向從來沒有改變,而對異性婚姻也不遺憾的選擇,可以說「性傾向」不必然會造成「傳統婚姻」的障礙。但,這也是同性戀社群質疑同性性傾向與異性婚姻的重大原因──有同性性傾向,為何選擇傳統婚姻?愛倫‧賈伯斯與太太的選擇,同運尊重了,卻不尊重其他自稱改變走入異性性婚姻的後同性戀。
在宣示的文告中,愛倫提到的性傾向沒有改變過,但也並沒有否定性傾向不會改變;華文報社卻一致只報導性傾向不會改變,這是媒體斷章取義,刻意抹黑後同性戀群體的見證。我雖尊重愛倫的決定與感受,但對他使用高度政治運作媒體的方式,我是有意見的。因為他無法替我們(已經作為後同性戀的我們)說話。
部分同意他的論點與感受
在聲明中,愛倫向同性戀社群至歉,也向這30年來尋求改變的同性戀者與家長道歉,尋求與同性戀社群共融。他的聲明有兩點我會部分同意:1.同性性傾向不是所有人會改變。2.接受輔導後軟弱跌倒的,無須責怪與感覺罪咎。改變性傾向,好像不是用輔導或是治療就可以改變的,以基督教來說,讀經禱告無法取代改變,這是我以前就知道的事實,也無法去代替與上帝間的親密關係;只有上帝恩典的介入,才有改變的可能性。此外,我與愛倫都是一致的不同意將同性性傾向視為罪。性傾向作為動力,引起思想意念與行為,是否符合神的標準這才是重點。而後同性戀專注的是這點(新約耶穌對道德要求更高:人看了婦女起淫念的,就等於與她同行,形同犯罪),而不是性傾向的本身。但性傾向會因為很多因素而削弱,這一點應該不是太新鮮的事情。
性傾向不是改變的唯一目的
很多想要改變的同性戀者當中,性傾向改變從來不是改變的唯一目的。最終改變目的是整個行為及思想模式的變化,在聖經中提到的是心意更新而變化,也就是身、心、靈的整合。以情慾作為生命主導的生命狀態,並不能滿足一些同性戀者內在需求;開放關係也無法滿足對於於單一委身的嚮往。這些實現,無法讓一些同性戀者在同性戀文化生活中,得到答案與滿足。何況台灣一位教授說性是無限制的論述,那與動物沒有兩樣,不值得學習與推崇。因為兩個不同領域的世界觀;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超自然論(有神論),一個是唯物論。
舉例
看看,那位香港走國際轟趴(international sex party)的Alan,厭倦了性愛為中心的肉體感官關係後,最終回歸尋求心理醫生及信仰的協助,漸漸離這些行為與生活模式,現在處於單身無欲的生活;看看被性傾向困擾,卻願意調整後與異性戀結婚生了兩位孩子的父親。試問,他們的這些變化,難道都是虛偽無實,還是自我實踐?袁佑軒說:我曾是同性戀者,同性戀的反面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生活的基督信仰準則。他說他的生活模式改變了,不再吸毒,過獨身生活(他以前可是縱慾份子),這些改變,不是改變是什麼? 過度縱慾,但節慾,也不是一種型態的改變嗎?人類有追求完整生命價值的權利,無論最後的選擇如何,這是人類的共識!!
反對同運說 後同自我欺騙及性壓抑
後同性戀有人後來過單身生活,單身不等於壓抑性慾,同運卻常常加以扭曲。人不是為性慾而活,而是因愛而活──愛神、親人、身邊的人,還有社會關注。有人選擇與異性交往,在公開化下與異性婚姻,生子,比起中國的同妻,更加透明與坦承。有人將情慾轉化到友誼,親情,人與人的關係,這些都是情慾的一部分,不對焦在同性情慾上,這有什麼不對的。
有人意識到同性戀主流文化對個體性造成壓迫,與主流同性戀不相容。這些人無法適應同性戀文化與生活,選擇離開,他們就是有問題嗎?這些走出同性戀文化與情慾的同性戀,不限於有宗教信仰,也有很多非宗教的同性戀族群。我認識一位作家,曾為了同性戀戀情常常自殺,多年後他與異性接婚並生子,自殺情況也不再了,他是否可成稱為改變?
信仰是內在反省的鑰匙
基督的救贖與恩典,讓我看見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在同性戀社群型態,是不一樣的生活模式。現在的生活目的是趨向符合聖潔的意義,感到自在,不覺壓抑;與過去以性傾向與情慾做為生命形態截然不同,但情慾自主總該有個限度吧。深入傳統教會並依附著這養份滋長──信.望.愛,和平與尊重,委身,這裡提供了過去在同性戀生活中不一樣的養分──爭權、要求、人權至上、情慾無限上綱、過度的享樂主義、性的無限上綱與無節制。是,很多人就是不適應,大部分人選擇沉默閉嘴,默默過著生活;但有的人,像我一樣就選擇發聲。
改變,是基本權利,沒有一個人可以奪走,也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後同說話。我相信,透過基督大愛與救贖,才有改變的契機與時機;在沒有希望的時候,祂給了亮光;感到無奈時,祂給話語。
對於改與不改,不該是對立,應該是尊重;
愛倫‧賈伯斯過度聚焦性傾向的改變,這卻不是後同性戀(post-gay)的唯一選擇;我們重視的是:是否符合神的心意,並過聖潔的生活。我們看重聖經說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到行為的變化成為重要的選項,由內而往外的生命旅程。後同性戀者專注的不是從同性戀到異性戀的直線路徑,我們關注的是上述所提的符合神的心意。
對同運的建議
愛倫‧賈伯斯是我尊重的前輩,他解散「國際走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鼓舞了同運的士氣,也為就可以打擊我們的信心。但愛倫‧賈伯斯不能代表在全世界各地對同性戀身分質疑的性小眾族群。不是所有人會適應同性戀文化及其身分,這一點我必須說明。在對同性戀友善的國家中,青少年同性戀自殺的比率是很高的,這代表社會壓力並非是唯一的壓迫原因,研究顯示主流同性戀文化是其中壓迫同性戀自主性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社會裡,排擠及抗議異議性少眾,是顯出不寬容的霸權態度。性別論述提到情慾是流動的-同性與異性間游移,就不要否認同性戀者極可能向著異性情慾發展的可能性,也就不需打壓後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小眾的存在了。
傾向是天生的未有一致科學驗證下,在你們追求遠大尊重的精神圖騰下,請給予這群想要改變的人的尊嚴與權利。一昧打壓,只是顯見運動核心的不寬容,這與你們追求「和平、自由、尊重、人權,大愛」是背道而馳!!
有人意識到同性戀主流文化對個體性造成壓迫,與主流同性戀不相容。這些人無法適應同性戀文化與生活,選擇離開,他們就是有問題嗎?這些走出同性戀文化與情慾的同性戀,不限於有宗教信仰,也有很多非宗教的同性戀族群。我認識一位作家,曾為了同性戀戀情常常自殺,多年後他與異性接婚並生子,自殺情況也不再了,他是否可成稱為改變?
信仰是內在反省的鑰匙
基督的救贖與恩典,讓我看見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在同性戀社群型態,是不一樣的生活模式。現在的生活目的是趨向符合聖潔的意義,感到自在,不覺壓抑;與過去以性傾向與情慾做為生命形態截然不同,但情慾自主總該有個限度吧。深入傳統教會並依附著這養份滋長──信.望.愛,和平與尊重,委身,這裡提供了過去在同性戀生活中不一樣的養分──爭權、要求、人權至上、情慾無限上綱、過度的享樂主義、性的無限上綱與無節制。是,很多人就是不適應,大部分人選擇沉默閉嘴,默默過著生活;但有的人,像我一樣就選擇發聲。
改變,是基本權利,沒有一個人可以奪走,也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後同說話。我相信,透過基督大愛與救贖,才有改變的契機與時機;在沒有希望的時候,祂給了亮光;感到無奈時,祂給話語。
對於改與不改,不該是對立,應該是尊重;
愛倫‧賈伯斯過度聚焦性傾向的改變,這卻不是後同性戀(post-gay)的唯一選擇;我們重視的是:是否符合神的心意,並過聖潔的生活。我們看重聖經說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到行為的變化成為重要的選項,由內而往外的生命旅程。後同性戀者專注的不是從同性戀到異性戀的直線路徑,我們關注的是上述所提的符合神的心意。
對同運的建議
愛倫‧賈伯斯是我尊重的前輩,他解散「國際走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鼓舞了同運的士氣,也為就可以打擊我們的信心。但愛倫‧賈伯斯不能代表在全世界各地對同性戀身分質疑的性小眾族群。不是所有人會適應同性戀文化及其身分,這一點我必須說明。在對同性戀友善的國家中,青少年同性戀自殺的比率是很高的,這代表社會壓力並非是唯一的壓迫原因,研究顯示主流同性戀文化是其中壓迫同性戀自主性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社會裡,排擠及抗議異議性少眾,是顯出不寬容的霸權態度。性別論述提到情慾是流動的-同性與異性間游移,就不要否認同性戀者極可能向著異性情慾發展的可能性,也就不需打壓後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小眾的存在了。
傾向是天生的未有一致科學驗證下,在你們追求遠大尊重的精神圖騰下,請給予這群想要改變的人的尊嚴與權利。一昧打壓,只是顯見運動核心的不寬容,這與你們追求「和平、自由、尊重、人權,大愛」是背道而馳!!
〔本文版權,為香港性文化學會所有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