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迎向奇蹟

迎向奇蹟 ◎啾啾


        今年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站在這個人生的分水嶺上,我很高興自己終於可以不再如同從前一樣。因著神的帶領,在四年前我開始面對困擾自己多年的同性戀問題,要處理這樣的問題,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著我的人性,我當然可以選擇繼續過同性戀的生活,但是我並不想這麼做,因為我實在厭倦了,也不想認命就讓自己一直下去,所以我選擇來到走出埃及,給自己一次機會試試看。直到現在,我從沒有後悔過當時的選擇,現在的我還是一直在持續學習,當中最有挑戰的學習,就是學著怎麼和一般不是同性戀的女生相處。

學習與同性相處

        從小到大,和男生相處都不是問題,都是哥兒們的感覺。但是和女生的相處就不一樣了,總覺得有壓力、渾身不自在。因為「女生」這個性別身分對我而言是陌生的,是一種令我好奇的「異性」。從小到大我總是不停地受女生吸引,也對她們有性幻想,雖然討厭自己這樣,卻又無能為力。每當看著周圍的女生可以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心裡就很羨慕,但不太敢加入談話,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也很怕表錯情,所以都是盡量能閃則閃。

        神的恩典總是無所不在,祂深知我需要的是什麼。不知從何時開始,公司裡有幾個女同事,會約我下班一起去逛街、吃飯;也有人會常過來蹲在我的座位旁邊,拿著餅乾請我吃、和我聊天;有的女同事在走廊上遇到我,會給我一個微笑或輕碰一下我的手臂和我打招呼;甚至上次還和幾個女同事一起出遊,去郊區過夜。她們大概很難想像,這些不經意又很平常的小動作,對我而言都是一點一滴的醫治,對我的意義也很重大。她們的友善和接納,讓我深受感動,也越來越能融入在一般的女生當中,不再會覺得自己和一般的女生不一樣。因著渴望已久的同性健康友誼很被滿足,所以也不會對女生有性幻想,這是非常寶貴的收穫。

        當我分析造成自己同性戀的成因時,除了有些是自己該負的責任以外,我總以為與母親的疏離才是主因,父親沒有什麼影響。但後來我慢慢才覺察到,父親的態度其實也佔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沈默的父親

        從小最喜歡黏在父親身邊了,父親的慈愛相較於母親的冷峻,讓我認同父親更勝於母親。母親是個刻苦持家的女人,但她在婚姻中的傷害也讓她變得嚴厲與尖酸,對待小孩也是如此。小時候我成績不好又貪玩,時常被母親責打,但有時候有一些禍不是我闖的,只要沒人願意承認,母親就會一口咬定是我做的,抓我出來狠狠打,我怎麼說她都不聽,越反抗她就打得越兇。即使後來證實不是我,也別想聽到她的道歉。我怕她,也恨她,不認同母親的一切,也拒絕認同自己與她一樣的性別,因我對於母親那樣的「女性形象」實在是極度厭惡,我不想跟她一樣。常常總是在想,如果我是個男孩不知道該有多好?

        父親對小孩很疼愛,幾乎不打罵小孩。他是個壓抑又沈默的傳統男性,每天他下班之後,看電視和看報紙就是他最大的娛樂,家裡的事情都是母親作主。母親是很強勢的,我和兩個姐姐都很討厭母親的獨裁,常常都希望父親能出聲,但父親面對母親的強勢似乎無能為力,也只有繼續保持沈默。我當時其實是很氣父親的,總覺得父親好窩囊,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我不懂為什麼他這麼怕母親呢?他不是一家之主嗎?

遲來的諒解

        直到成年以後,我有機會處理自己的同性戀問題時,除了饒恕母親之外,我也總算明白了父親的沈默。父親是個很聰明的人,但年幼失學的他,只能窩在工地用勞力養家,即使做到指頭被機器削斷了一節還是得撐著。除了經濟問題之外,父親還要面對小孩和妻子之間的衝突,也要夾在妻子和母親的婆媳問題當中。父親、丈夫、兒子的多重身分,讓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大家都對他有期待,期待他能做些什麼,但父親的處境其實很為難、很辛苦。這些是我以前所想不到的,更別說能體諒他的艱難,實在是難為父親了,如果換成是我,我可能沒有撐下去的能耐。

        父親的愛,其實一點也不沈默。到如今我都要三十歲了,也已踏入社會多年,退休後的父親,幾乎天天為我預備早餐,怕我忘了帶走,還把我的機車鑰匙壓在早餐上。最近天氣冷,有一次父親甚至還找了毛巾包住三明治,深怕我吃到冷掉的三明治。父親對我的愛,我是怎麼也回報不了,我對父親這份遲來的體諒,也著實感到慚愧,當時各有各的難處,既已事過境遷,還有什麼好怨的呢?

        行筆至此,突然想到父母親到現在都不知道我曾經是同性戀的事,現在也許時候未到,將來有一天我想我會告訴他們,我已越過這個生命當中最大的難關。以前的我也傷害了他們,同樣我也需要他們的饒恕,饒恕我的叛逆、饒恕我的不成熟……。

        常有人說同性戀不能改變也不用改變,改變很難,就算能改變也是奇蹟。以前我也是這樣想,但現在我倒不這麼認為,因為神已為我創造了這個生命中的奇蹟,而且還有很多願意跟隨神的人正在創造奇蹟。感謝神,一路帶領我,我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要被神得著,神要給這些人新的生命奇蹟!

本文出自 走出埃及電子報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