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愛的進行式(二)─預防孩子成為同性戀者


  1. 資料來源:歐特芬等著/謝美琴譯



前言

        在我們輔導的青少年組中,總有一些同性戀傾向的孩子進進出出,使同儕們避之唯恐不及。他們異常敏感,父母也常不知所措,總希望能把孩子導向正常的行爲而被同儕接納,避免他們反其道而行。more

~~~~~~~~~~~~~~
當孩子爲性傾向所困惑時,有三項事實是父母必需審慎思想的:
  1. 不是所有有女性化特質的男孩或有男性化傾向的女孩長大後一定會成爲同性戀者;也不是所有同性戀者在幼年期就具有這些特質。
  2. 父母采取任何行動並不保證能有效改變他們,孩子仍有自由意志,且需爲自己的 M定負責。
  3. 孩子沒有免于受試探的權利。不管父母如何保護,他們仍可能受誘惑而去探索性的傾向。
因此,身爲父母的我們不應對在發展階段孩子的行爲反應過度,甚至貿然做出嚴苛的責罰。不過,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坐視不管或默認,我們應善盡父母的職責,給他們良心的提醒,而不是惡意中傷。


讓孩子知道,一次同性性行爲的嘗試不代表從此就是同性戀。很多同性戀團體要孩子相信這個迷思,他們藉此誘使孩子一步步陷入同性戀生活型態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預防步驟
預防孩子同性戀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孩子的行爲或人格裏同性戀傾向的早期征兆。父母有所發現後,應提供替代活動和加強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1.認清早期征兆和指針
      某些特征是同性戀者共有的。孩子呈現一部份特征並不表示他們會進入同性戀關系。父母過度反應和責罰于事無補,只會節外生枝。接納和愛仍是使他們回歸正常的不二法門。這裏提供兩種模式的指針:

a. 他們不愛傳統對兩性認定的活動
 這個模式裏,男孩反喜歡女性活動,女孩喜歡男性活動。當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興趣時,問題就衍生了。被父母所拒的孩子受挫後,反轉向他處尋求肯定。
記住,如果孩子實在不愛傳統認定的活動,仍請給予合宜的精神鼓勵與接納,而不是一味反對或冷嘲熱諷,你可以在別的項目上重建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b. 他們與異性有較多的互動
不被同性朋友接納是使他們走向異性團體尋求認同的主因。如果孩子選擇與異性同行,可能是性別認同出問題的征兆。
這種情況下,不妨用鼓勵代替責罵。加強兒子的男性氣概或女兒的柔性特質,借著接納、肯定和開放的態度導正他們,如擁抱或說贊賞的話。

2.認清不健全家庭的特征和行爲問題
父母的第二步是認清家庭裏不健全的關系和行爲模式,努力改善成爲一個開誠布公與良性溝通的園地。如果孩子感到疏離與孤立無援,往往是家庭成員與孩子間的互動出了問題。
疏離感是很多同性戀者早期家庭生活中共有的標記,通常是經由下列其中一種家庭模式漸漸形成的。

a.父母想要一個不同性別的孩子
一個家庭裏,如果已有一個男/女孩,父母就希望第二個是女/男孩。如果不巧第二個仍是男/女孩,父母常不經意對孩子表白:“真遺憾!你應該生成一個漂亮的女兒。”“你如果是個兒子該有多好!”這樣的殺傷力不是孩子可以承受的。
有些父母刻意讓孩子穿著、打扮像異性。聰明又敏感的孩子對父母的心意了然于心,爲了被父母接受與贏得認同,穿著、表現、行爲、舉止就盡可能投其所好。這樣,就透露出孩子其實是不被父母接納甚至被拒絕的訊息。
如果你曾經說過傷害子女的話,立刻放下身段跟他們道歉,重建他們在家中的角色定位。

b.父親長期缺席,親子關系冷淡
微弱的父子關系也是同性戀者成長過程中共有的現象,他們坦承感受不到父親的肯定與認同。有些人甚至承認發生同性性行爲是想彌補無法得到的父愛。反之,常遭父親辱罵、動辄得咎的女孩,會因懼怕而對所有男性退避三舍,並轉而尋求與女性的關系。
如果家裏沒有父親,兒子會渴望有個男性角色爲其榜樣,女兒也需借著學習與男性有情感上的互動。單親父母需爲子女找一個可信任的親友,成爲大哥哥大姊姊的角色,或尋求協助。
父親需以開放、誠實的態度對子女表達關愛。有些父親因原生家庭的背景,不易表達自己的感情。此時,就得找家庭輔導員的協助。能坦承自己的弱點與不足處,等于跨了一大步。對子女而言,看到父親如何處理錯誤比完全沒有錯失還要重要,並且深具意義。

c.孩子遭受性侵害
性侵害對任何孩子都是不堪的經驗。但更傷心的是,事後,因父母不自覺逃避或不敢面對,無力幫助孩子從傷痛中得到治愈,並重新站起來。

先前小葛的例子裏(見上期雜志),我們看到三方面的缺失:其一,情感疏離的父親沒有與孩子建立溝通的橋梁,那是維系父子感情極其重要的一環。其二,母親沒有傾聽孩子。一個只有十歲大的孩子述說大哥哥以特別方式擁抱他時,是在向母親表達無助與求救。縱使孩子語無倫次,畢竟也已表達非比尋常的訊息。其三,他遭受一個權威大人的侵犯,而他心裏相信,因爲此人很重要,所作所爲不可能有錯。

父母需要持續不斷以開放的態度與兒女溝通。孩子還小時就教導他們,身體要被尊重,不容被侵犯。任何人都不可碰觸他人身體的重要部位,任何不尋常的觸摸都要告知父母或當場的其它大人。

最後,成爲一個積極的傾聽者和溝通者。除了訓練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父母也要學習積極傾聽與溝通,協助 孩子重建自信與自尊。

同性戀者有希望改變嗎?

放棄同性戀行爲絕非易事。假如孩子已經有同性戀行爲且開始認同同性戀的生活型態,他們反比以前更迫切需要父母的愛與接納。不要讓沖突疏遠你們的關系。也許此時親子關系面臨考驗,但只要你一心愛孩子,願意永遠守護他們,孩子就有希望重新回來。

在輔導同性戀傾向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協談他們的父母。我們建議他們禱告、忍耐,用永不放棄的愛對待孩子。我們也已看到果效,因爲不少父母已經一掃陰霾,露出希望的笑臉,迎接他們決心放棄同性戀生活的兒女。很多家庭也得到適時的醫治,帶來生活上無比的盼望。
對孩子不要輕言放棄!好好地愛他們吧!因爲他們是你們的至親寶貝。